桂建科 [2007] 1号
各市建设系统各委(局):
现将《广西建设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地根据“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支撑经济、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以节能、节地、节水、节财和治理环境为重点,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实现以科技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
二〇〇七年一月六日
广西建设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十五”广西建设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广西建设系统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以科技兴桂为主线,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项目工程为载体,加大建设科技研发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广西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五”期间,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成果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广西建设科技新成果推广指南》、《广西建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实施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使用预拌混凝土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实施示范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十五”期间,广西共有10个示范工程项目列为建设部新技术示范工程,有26个项目列为自治区级示范工程;有12个项目分别列入了建设部年度科研计划和年度专项科研计划;列入建设部重点推广成果项目有6项,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有1项。
“十五”期间,广西建设科研项目列入年度广西科学研究与开发计划84项,其中获得广西地方财政资助56项。已完成的立项项目共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得广西新产品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编制和发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5)和《混凝土多排孔砖建筑技术规程》、《冷轧带肋钢筋代换表》等共16项标准和规范。这些规范技术标准的制定和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广西建设科技事业的发展。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得到较大规模的普及。预拌混凝土行业飞速发展,促进了施工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消化吸收创新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如升梁、复合桩基技术、钢筋混凝土粘钢加固技术、电动升降脚手架及其配套爬架防坠器和挑梁支承式升降脚手架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叠合板技术;QTZ系列塔式起重机、大口径塑料管材、混凝土外加剂和高强混凝土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如小型混凝土砌块、陶粒混凝土砌块、砖渣混凝土砌块、混凝土多排孔砖等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建设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政务信息化工作,开通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构建了全区建设系统电子政务、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量清单系统软件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系统软件大量应用,CAD设计应用技术基本普及,北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数字化示范项目进展顺利。
二、“十一五”期间广西建设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分析
随着广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紧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愈来愈明显,城乡建设中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问题突出,土地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建筑能耗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城镇水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污水再生利用程度很低,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转化水平低,公交优先战略尚未全面落实。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需求,将使建设科技的任务更加繁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对建设科技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建设市场的竞争从地区、国内转向国际竞争,提高建设科技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同其他行业相比,全区建设行业科技投入、整体技术水平偏低,总体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建设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一)目前广西建设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区建设科技整体水平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较处于落后位置,建设行业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建筑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建筑能源消耗过大、行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建设科技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建设行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小、散、弱的特征明显,难以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2、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由于体制、资金的原因,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有效生产力,科技进步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3、科技进步机制尚待完善。行业科技工作管理的机制不健全,科技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尚未建立,科技进步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企业缺乏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重经营、轻科技”的情况普遍存在,行业发展未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4、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研究体制尚未形成,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5、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6、建筑材料缺乏先进适用的主导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缓慢,不能满足建设科技发展的需要。
7、工程建设的地方标准体系尚未形成。
8、行业技术管理有待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广西建设科技工作4大发展需求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规划和设计方面对科技的需求。在城乡规划、居住区规划中要更加关注环境的健康性和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对规划结构、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景观绿化、公建配套和市政设施等的规划思路、方法以及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要求是要规划建设生态城乡;对住宅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居住的适用性、套型的多样性、厨卫空间的综合设计、营造宜人的交流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的灵活可改性、实施无障碍设计、塑造引人注目的建筑风格等,创造功能合理、经济适用、安全舒适、环境优美、节能节地的住宅设计方案,满足市场的需求。
2、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方面对科技的需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技术,特别是处理污染、重复利用、降低能耗、处理与利用废物、水的处理及室内环境等对建筑科技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必须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智能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基础设施,城市园林生态、绿化建设等方面和绿色建筑的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3、数字城市和建筑智能化对科技的需求。信息技术是广西跨越赶超先进地区的重要手段,建设数字城市是广西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现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并正向集成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智能化是数字城市与数字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城市建设与管理和社区建设对科技的需求。改善我区住房条件、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卫生、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依靠科技正确引导住房投资和消费,积极发展住宅产业化、现代化,解决广西城镇化发展中的居住问题。
三、“十一五”期间建设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实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支撑经济、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改善环境为重点,以提高集成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强重点领域的科研开发,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设计为龙头,靠标准来支撑,用组织来保证”的工作思路;抓住“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工程试点示范、编制标准规程、推广应用”的建设科技工作程序,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循序渐进。
(二)发展目标
初步建立适应广西城镇化和建设事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行业等传统行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建立可适应建设行业发展的地方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科技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能力明显提高;取得一批研究成果;通过建筑节能,实现累计节约142万吨标准煤的目标。整合先进适用技术推动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促进全区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主要任务
1、改革和完善建设科技管理服务体系。
紧密跟踪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科研项目动向,建立科研项目后备库。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科研经费。改革科研项目检查制度,确保科研项目经费的高效使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技术公告发布制度,通过定期发布鼓励、淘汰和限制等有明确导向的技术公告引导推广新技术应用。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技术市场。完善以行业学会协会和技术咨询机构为主体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其在推广新技术中的作用,强化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扶持力度。加强对无形资产评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2、建立和完善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广西地方标准规范体系和成套技术体系。
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针对市场成熟的技术,积极组织和利用区内外各种力量尽快编写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新标准、新技术的培训和检查制度,加大对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的学习培训力度,确保有关标准、规范得以贯彻执行。
按照单项技术配套化、专项技术体系化、综合技术成套化的要求,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工程化技术配套,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符合工程化要求的成套技术。加强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推进信息技术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研究,大力发展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业,促进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我区推进住宅产业化现代化的配套技术政策,加强住宅技术的研究与集成,鼓励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
3、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扶植一批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住宅产业化示范龙头企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3、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扶植一批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住宅产业化示范龙头企业,提高集成创新能力。
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促进企业注重科技工作,修改完善各种相关文件,要在企业资质审查、市场行为(招、投标)等多种环节强调企业技术力量的重要性,引导企业加强对科技工作的投入。
要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以现有的区内14家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和具有一级资质以上的施工企业为重点,在资质年检中增加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和工法等的权重,同时加大对设计中使用落后技术、不严格执行设计标准的处罚力度,加强培训和引导,使这一批骨干设计、施工单位的科研和技术力量有较大提升。
引导设计院、施工单位加强同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并使科研成果尽快通过设计和施工单位转化为生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
要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落实各种优惠政策。
扶持住宅产业化示范龙头企业。在部分住宅产业化综合示范城市中发挥示范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迅速推广我区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
探索建立非盈利性质的规划、建筑、市政研究机构,开展相关领域的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
4、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建设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绿色建筑是一场建筑体系的革命,可以全面推广各种建设新技术。以绿色建筑为方向,引导市场建设和消费科技水平高的建筑产品。以《住宅建筑规范》、《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为依据,积极组织培训和学习,加强对房地产商和消费者的教育,引导正确的市场行为。每年组织专家对自治区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进行指导,积极申报全国绿色建筑示范奖。
5、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实现“十一五”累计节约142万吨标准煤的任务。
加强建筑节能执法力度,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并严格按设计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规定,对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和超过20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小区,实行建筑能耗核准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补贴。确保“十一五”期间太阳能应用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地源热泵应用1500万平方米以上。启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各市要对本辖区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居住和公共建筑,制定改造计划及预期目标,分阶段实施,中心城市要完成10%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力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各种节能新技术,对高耗能设备和中央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非电空调。积极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和照明节能控制技术,争取城市道路和景观照明节电15%,建筑照明节电15%。大力宣传行为节能。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6、重点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淘汰一批落后技术。
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围绕广西的气候特点、地域和民族传统特点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有重点地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淘汰一批落后技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支撑:(1)建设科技体系研究;(2)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节能配套技术应用研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钢结构技术研究、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技术和地源热泵、太阳能利用技术等建筑节能综合技术研究;(3)人居环境与绿色建筑的技术、规范、推广与研究;(4)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新工艺和节能降耗技术,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及经济技术政策模式研究;(5)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技术及运营管理系统研究,公交优先模式研究;(6)适合农村的小型、新型、实用的垃圾、污水处理、新型墙体材料、节能省地型村屯建设和生态村建设研究和技术开发;(7)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保障制度和引导政策研究;(8)建设事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研究;(9)进一步加大以“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新三级钢、预拌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混凝土外加剂,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预拌砂浆试点应用。
7、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和居住环境质量。
大力推进通用部品的专业化、社会化生产,不断发展完善各类住宅建筑体系,积极推广应用信息技术,走住宅产业现代化道路。住宅建筑体系(主要包括结构、设备、管网等部分)应通过完善的设计、部品与成套技术的集成和有序的现场施工,实现各部分的优化集成和整合。要紧密结合地理、气候特征,材料部品供应状况以及建设规模等具体条件,选择和发展综合经济效益好且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建筑体系,达到住宅建设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的效果。开展钢结构和钢与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框架轻墙和轻钢轻墙建筑结构体系、大空间住宅体系等的研究,逐步改变我区砖混结构体系,实现我区住宅结构体系的根本转变。通过住宅结构体系转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8、推广应用一批新型建材,扶持一批新型建材生产基地。
建设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建筑材料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建材生产特别是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广西的建材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抓住建设行业大发展的机遇,扶持一批新型建材生产基地,使建材产业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和大量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产业。
要淘汰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继续发展预拌混凝土,“十一五”期间,广西14个地级市的城区要全面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并逐步推广到县及县级(市)的城区。要扶持加气混凝土、墙板、自保温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重点推广应用HRB400级钢筋和钢结构和组合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大力发展化学新型建材。
9、加强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建设领域信息化的领导,加强行业交流和管理,重点加强建设系统办公自动化等政务信息化工作和重点业务资源网的建设。实施“广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广西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广西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广西房地产信息系统”和“广西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大力推广各种建设系统的先进适用软件,提高全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10、培养一大批建设科技人才,形成人才小高地,提高执政能力。
要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培养一大批建设科技人才包括技能型人才,形成广西建设科技人才小高地。
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建设人才科学技术顾问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推进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建设事业行政效率和公众服务水平。
针对目前推进建设科技工作的难点,逐步完善建设科技工作的政策体系,将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水平和科技含量等要求逐步纳入优质工程评定、招投标、资质审查等环节,形成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机制。将有关法规政策装订成册,印发给全区建设行政管理系统,并根据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和完善建设科技工作的督察制度,根据督察结果,采用行政通报、资质升降、经济激励等手段,建立有效的建设科技工作奖惩机制。
2、加强推进建设科技工作的组织体系。
加强全区建设系统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增强科技管理工作的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覆盖广西建设系统的新技术培训制度和实施方案。从行政管理干部到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定期参加新政策和技术培训。加强区内外科技合作,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如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广西城镇建设》、《广西建设科技》和广西建设科技协会网站等,建设高效有力的建设科技工作宣传阵地。
3、贯彻实施国家和广西建设科技发展规划。
3、贯彻实施国家和广西建设科技发展规划。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事业“十一五”科技纲要》、《广西2006-2020年城市发展与城镇化科技发展规划》等。重点围绕广西城镇发展模式、城镇区域规划、生态城市、数字城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绿色城镇建设产业、生态村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4、多渠道加大科技投入,优化技术创新环境。
要树立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战略性投入的思想,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资机制,积极开辟经费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以少量财政资金带动大量民间投资和银行贷款,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要落实有关规定,允许在工程建设费用中,可以列支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试验的费用。同时,加快制定鼓励社会风险投资和科技投资的优惠政策,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
5、实施广西建设行业的标准化战略。
建立完善科技成果和标准互动工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对促进行业进步显著的重要技术和推广应用前景好的技术,及时提出标准编制建议,列入标准编制计划,加强标准的基础研究工作。对没有国家和地方标准的科技成果,要通过试点示范和专家论证,尽快编制推荐性的技术规程,以指导工程实践,提高建设领域各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6、加快广西建设行业科研体制改革。
科研院所改制以后,必须要让科研人员、经营能手持大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重点扶持大中型科研机构和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大力提倡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各种形式的产权联系关系,构筑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尝试建立技术创新的种子基金,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科技成果的交易和推广市场,促进建设科技事业的发展。
7、加大建设科技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的技术推广网络,完善成果推广认证制度,及时发布技术公告、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目录,使先进的成果能尽快地应用于建设工程,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以资源节约、建筑节能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类别的新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培育风险投资,大力推动成果产业化。积极宣传、鼓励、引导生产企业淘汰落后和高能耗的产品,生产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建材,形成绿色建材产业链,培育新型建材集群化基地。每年设立一批涵盖建筑“四节”(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与绿色建筑、市政工程、新农村建设、住宅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示范工程,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科技示范工程要采取事前约定、事中检查、事后挂牌的方式,保证示范效果。